內容簡介
★《時代》讚譽的教養導師,貝琪博士情緒繪本代表作!
★ 橫掃《亞馬遜》《紐約時報》《今日美國》暢銷榜 TOP 1!
★《CBS Mornings》《Good Morning America》《TODAY》節目專題報導推薦!
孩子動手打人了,怎麼辦?
控制不住情緒,就是壞孩子嗎?
當查理發現妹妹琵雅正在玩他最心愛的玩具車時,情緒如海嘯般襲來……他還來不及思考,便為了搶回玩具車而揮手打了妹妹。這不是他真正想做的事——他只是,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怒氣。
媽媽並沒有急著斥責查理,而是溫柔且堅定的同理他的情緒,同時安撫著琵雅。
情緒失控,就等於是壞孩子嗎?
這個故事讓我們看見,孩子的攻擊行為往往並非出於惡意,而是情緒難以負荷的求救訊號。事後,查理深陷自責,而媽媽用擁抱代替責備,陪伴他走過這場情緒風暴,讓他明白——「我不是壞孩子,我只是太難過了。」
透過這則溫暖又真實的故事,幫助孩子學會:
✔ 情緒可以被理解,行為不等於壞孩子
✔ 學會正確表達情緒,而不是被情緒所控制
✔ 從錯誤中建立連結,而非陷入自責和罪惡感
由臨床心理學家、三寶媽、暢銷書作家──
貝琪.甘迺迪 博士(Dr. Becky Kennedy)
親自創作,是最貼近真實育兒現場的情緒共讀繪本。
書末特別附上【親子教養指南】,提供具體話語與實用行動建議,
幫助父母在每一次情緒風暴中,成為孩子最穩定的依靠。
本書特色
ღ 圖文鮮明、情緒共感強烈
色彩明亮、筆觸細膩,孩子能輕鬆代入角色,身歷其境般的體會情緒起伏與轉折。
ღ 劇情貼近日常,孩子感同身受
以兄妹搶玩具的日常衝突為開場,帶出孩子常見的情緒困境,引發深刻共鳴,幫助孩子理解「被看見」的感受。
ღ 親子教養的溫柔示範
書中媽媽的回應溫柔且堅定,是陪伴孩子處理情緒的最佳範例;也讓大人重新思考「不以責罵,而是理解」的育兒方式。
3-6歲親子共讀,7歲以上自行閱讀,有注音。
六大領域分類:社會、情緒
六大核心素養分類:表達溝通、覺知辨識、關懷合作、自主管理
閱讀關鍵字:親情、情緒、溝通、手足
國內享譽推薦
【專文導讀】
潘芷琳Jocelyn│親子部落客「蒙特梭利媽媽在北加」、AMI國際蒙特梭利認證教師
【暖心推薦】(依姓名筆畫排序)
王意中│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、臨床心理師
沈雅琪│國小教師「神老師」
何翩翩│牧村親子共學教室負責人
陳敬倫│知名粉專版主「臭寶爸-兒科陳敬倫醫師」
張旭鎧│兒童職能治療師
魏瑋志(澤爸)│親職教育講師
羅寶鴻│親職教育專家
專文推薦
★任何情緒很自然,但表達情緒避免給自己惹麻煩。面對問題如何解決?動動腦,一起與孩子發展出適當的方式。 王意中│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、臨床心理師
★「我不會讓你」這五個字在作者的著作《Good Inside 教養逆思維》中展現出父母的底氣與界限,如今用繪本的方式呈現,更能讓教養者身歷其境的感受到管教的核心概念,我自己也受益良多。 何翩翩│牧村親子共學教室負責人
★孩子還不會管理自己的情緒,和手足搶玩具、吵架幾乎是每日家常便飯,看《孩子失控打人,怎麼辦?》裡的媽媽如何用堅定的態度、溫柔的擁抱、轉移注意力等技巧,一氣呵成、瞬間解決孩子間的紛爭! 陳敬倫│知名粉專版主「臭寶爸-兒科陳敬倫醫師」
★孩子的打人行為不是問題,而是求助訊號。這本書教你在情緒風暴中,成為孩子的領航員,溫柔而堅定的陪伴他們。 張旭鎧│兒童職能治療師
(依姓名筆畫排序)
國外盛讚好評
「貝琪博士的童書《孩子失控打人,怎麼辦?》中,鼓勵父母和孩子在安全的空間中談論強烈的情緒。」——《歐普拉日報》(Oprah Daily)
★國外讀者五星好評★
「這本書完全不讓人失望!」——Joann Sorg(2025.04.02)
我一直很期待這本書,它真的沒有讓我失望!訊息簡單明瞭,非常適合親子共讀,故事也提供了許多延伸討論的空間。它直截了當、不浮誇卻珍貴;實用、不柔弱也不含糊。這是一本絕佳的工具書,無論家中、教室、幼兒園或圖書館,只要有孩子的地方都值得擁有!
「這本書不只是講『分享』,而是真正的情緒工具書。」——Rhyme + Reason Organizing Co. (2025.04.02)
貝琪博士真的懂孩子。她用深具共鳴的方式,捕捉了關於「分享」與「擁有」之間複雜的情感,讓孩子感同身受,也讓大人備感理解。我三歲和七歲的孩子立刻被書中色彩鮮明、貼近生活的插畫和簡潔的敘事吸引了。但這本書真正與眾不同的是,它幫我們找到一種語言,面對兄弟姊妹之間常見卻棘手的情境。這本書讓我不再只是習慣性的說「要友善、要分享」,而是提醒我要以連結為出發點,陪伴孩子度過困難的時刻。這是一本能讓孩子在情緒爆發時,依然感到安穩的書。我真心推薦給每一位正在陪伴小小人類成長的你!
「共讀時間從未如此溫柔有力。」——Aviva Marrus(2025.04.02)
我們真的非常喜歡貝琪博士的新書!它讓我們的共讀時間變得更加美好。我女兒超級喜歡,我也很享受念給她聽的時光。貝琪博士用非常簡單易懂的方式談論情緒,孩子們也能輕鬆理解,幫助我們展開了很多很棒的對話。這是一本有趣又溫柔的書,教導孩子情感、善良,以及如何面對困難時刻的珍貴課題。書中插圖也非常漂亮!如果你正在找一本既好讀又富有意義的書,這本會是非常棒的選擇。大力推薦!
作者介紹
作者簡介
貝琪.甘迺迪 博士(Dr. Becky Kennedy)
被《時代》雜誌譽為「千禧世代父母的教養導師」,貝琪.甘迺迪博士是一位深受全球家長信賴的臨床心理學家、是紐約時報暢銷書《Good Inside 教養逆思維》作者、TED 講者,以及 Apple Podcast 教育類冠軍節目《與貝琪博士一起重新發現 Good Inside》的主持人,Instagram追蹤人數超過 325 萬人。
她同時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,創立的育兒平臺「Good Inside(內在良善)」深耕全球數百萬家庭,以溫和而堅定的語言,幫助父母成為孩子心中穩定、有力的情感領導者。甘迺迪博士專注於教導父母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情緒與需求,並提供實用策略協助孩子培養內在韌性與安全感。
裘妮.史東(Joanie Stone)
裘妮.史東曾為多本兒童書籍擔任插畫家,包括莉茲.凱斯勒(Liz Kessler)的《艾米莉溫斯納普》(Emily Windsnap,暫譯)系列。她擅長透過動態、質感與色彩讓角色栩栩如生。她希望自己的插畫能啟發孩子拿起畫筆,透過故事與藝術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世界。她與丈夫、女兒及名叫「Cat」的狗一起住在維吉尼亞州。
譯者簡介
張家綺
畢業於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,英國新堡大學筆譯研究所,平日翻譯與攝影,心甘情願墜入文字與圖畫的想像世界。在小宇宙的繪本譯作有:《你的擔心,我會好好聽》《讓好事發生:一句好話,一個微行動,世界就此改變》《小金魚找新家:誰偷走了乾淨的水?》《拯救小北極熊的冰淇淋計畫》以及《如願精靈:陪孩子養成「恆毅力」,不輕易說放棄》等書。
序
專書導讀
翻轉舊有教養思維,陪孩子走過情緒風暴
潘芷琳Jocelyn(親子部落客「蒙特梭利媽媽在北加」、AMI國際蒙特梭利認證教師)
你是否曾費盡脣舌、苦口婆心,卻始終無法改變孩子的「問題行為」?是否經常陷入在兩個、三個甚至更多孩子之間調解衝突的無盡循環,彷彿那個「海闊天空」的育兒願景,遙不可及?
在養育的日常裡,我們難免雞飛狗跳,但身為新世代的父母,我們渴望擺脫傳統教育的壓迫與束縛,不希望孩子重蹈我們童年的覆轍,期盼以更理解、更尊重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長,卻也常因為自己未曾被好好接住的童年情緒,在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時,內心警鈴大作,急於「處理」或「抑止」,反而讓親子關係陷入惡性循環。
這本繪本《孩子失控打人,怎麼辦?》,正是一本能溫柔引導我們,翻轉舊有教養思維的作品。故事中,兄妹倆查理與琵雅因玩具車爆發衝突,熟悉的場景,像極了我們日常的育兒現場。但故事裡的媽媽沒有扮演裁判,急著判定誰對誰錯;她所做的,是堅定的阻止傷人的行為,同時接納孩子情緒的激盪,她用理解與信任,看見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,並且將「行為」、「感受」與「人格」清楚劃分,不因一時的失控,就否定孩子「好的內心」的本質。
其實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對的,只是因為情緒調節的能力尚未發展成熟,在面對挫折或衝突時,容易情緒爆炸、行為失控。而故事中媽媽的回應方式,不只是處理情緒,更是情緒教育的核心,她花時間與孩子一起經歷情緒的來與去,陪孩子走過風暴,給予溫暖的支持。最重要的是,她沒有代替孩子「解決問題」,而是在情緒平穩之後,引導孩子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。
這本繪本不只是給孩子讀的,更是送給每一位願意陪伴孩子「情緒成長」的父母,情緒教育是一場漫長的旅程,會有晴天、會有大霧、也會有風雨,但請相信,你的每一分用心,都是灌溉孩子情緒成長最珍貴的養分。